钧红釉真品特征 老钧窑真品特征

2024-04-30 1875 明贵知识网

辨别清代钧红窑变釉瓷器,要把握三个时期特征:

1、清中早期(雍、乾时期)钧红:雍、乾时期窑变钧釉变化大,釉面蓝色面积大于红色的面积,蓝色呈大块火焰状,叫“火焰青”,红色叫“火焰红”。乾隆中后期演变为蓝红相等或红大于蓝的面积,红釉里面有很多蓝色丝絮状或线状的垂流感,垂流感越强越多,色泽富于变化的时代就越早,也就是说蓝色垂流感越多,时代越早。通俗讲,钧红釉是红釉瓷器里边流淌最严重的。真品钧红这个蓝色线条,非常纤毫的向下垂流状态,像女人长长的蓝色披肩发那样垂流飘逸的感觉。仿品:有点类似于女人蓝色卷发那种感觉,凡是卷发流淌的釉面就是仿品。所以说,直发是真的,卷发是新的。雍乾官窑钧红釉瓷器,胎骨坚密精细,胎色洁白,大型器物的胎骨较薄,不显厚重感。圈足多为“泥鳅背”,底部施深浅不均匀的芝麻酱釉,有浓有淡,看上去疙疙瘩瘩的。釉下有:“大清雍正年制”、“雍正年制”和“大清乾隆年制”、“乾隆年制”很规矩的暗刻款,这是官窑的制作方法。这种刻款非常规整,线条非常流畅。民窑底足有明显的旋痕,多施黄褐色釉,无款识。雍乾官窑器型丰富,大型陈设器居多,如:瓶、尊、壶、花觚、花盆及佛造像等,体型较小的有花浇、各式洗等文房用品。


2、清中晚期(嘉、道时期)钧红:乾隆晚期至嘉庆、道光时期,蓝色垂流感越来越少,咸丰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蓝色垂流了。这个时期钧红釉面流淌感不强,蓝色丝状越来越少,部分器物呈现蓝、紫、红、草绿、月白等多种颜色融合绞织的效果。胎骨稍显粗松,洁白也差。底部的芝麻酱釉色浅,呈淡黄色,很均匀。少数器底露胎无釉,器底垂釉现象特别严重,采用后修胎的方法,底足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现象,俗称“狗啃底”。釉下有刻款“大清嘉庆年制”、“大清道光年制”六字篆书款,道光时期有部分六字楷书款,线条流畅规整。民窑胎质较为粗糙,无款识,底足缺胎少釉“狗啃底”现象明显。嘉、道时期器型减少,有瓶、尊和动物造像等。


3、清晚期(咸丰、同治、光绪、宣统时期)钧红:釉面垂流感不强,窑变釉蓝色几乎不见,变为全红色,有部分仅在口沿内部留有不规则的蓝色或紫色窑变痕迹。到光绪和宣统时期,喜欢用黑釉刷流淌感,红釉与黑釉无渗透,不相融。胎骨粗松,器壁厚重,有些官窑底足呈现淡淡的“火石红”斑。这个时期垂釉严重,都是后修胎,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的“狗啃底”现象。底部多是细砂底,不施釉,刻六字楷书款,有些同治、光绪官窑器物,足圈上刷有一层黑色

钧红釉真品特征 扩展

钧红釉真品的特点是滋润均匀,华而不俗,釉面有细小裂纹并微有淌流现象。色调红里泛紫,又称“玫瑰紫釉”、“海棠红釉”。

钧红釉是红釉之一,属高温釉,创烧于宋河南禹县,是在焙烧过的胎上施釉,在1300℃~1320℃温度下于还原气氛烧成。

钧红釉中,常出现红、蓝、紫三色相交错的绚丽画面。它的创制,为陶瓷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境界,明宝石红、祭红、清郎窑红、豇豆红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,均与钧红有关。

钧红釉真品特征 扩展


钧红釉瓷器真品特征:釉层肥厚,清乾隆钧红釉灯笼瓶红而且浓,滋润均匀,华而不俗,釉层中有细小的龟裂纹理。此釉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虽会向下淌流,但色釉一般不脱口。色调红里泛紫,又称“玫瑰紫釉”、“海棠红釉”。

钧红按其发色,又有“玫瑰紫”、“海棠红”、“牛肝马肺”、“红霞”等品种,钧红艳丽悦目,还常出现红、兰、紫三色互相交错,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。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